發布日期:2025-11-07 瀏覽:7
“德國之聲”網站文章,中國成為新的科技強國:歐洲將如何回應?目前,全球科學研究格局正面臨一個轉折點: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一項新調查顯示,2023年,在與美國同行開展的所有合作中,中國科學家擔任主導角色的占比已經接近一半。這是一個歷史性數據,彰顯中國科學影響力迅猛增長。如今,中國正在關鍵國際科學事務方面制定研究議程。
反映實際科學實力的并不僅限于諾貝爾獎,或是論文發表數量等傳統指標,科學界正在采用其他標準來衡量中國的實力。對近600萬篇研究論文的分析顯示,在2023年的中美科研人員合作項目中,45%的主導權已掌握在中國科研人員手中。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到2027-2028年度,中國就將在人工智能、半導體研究和材料科學等戰略領域占據與美國平起平坐的領先地位。
中國對科學領域大舉投資,并將科學置于發展戰略的核心。中國日益擴大研究開放程度并積極組織國際合作活動。中國還鼓勵學生和科學家赴世界各地學習和工作。因此,中國正在不斷發展壯大國際科學合作網絡。與此同時,中國也吸引世界各地人才來華并建立全球聯系,尤其是在科技行業通過基礎設施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國際教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研究看來,中國正在精心開展“科學外交”。
速度、戰略投資和國家主導的科研體系是中國優勢所在,但國際研究合作正變得愈發艱難。美國和歐洲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近期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動蕩對彼此都無益處。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仍處于領先地位,但中國正迅速迎頭趕上。如今,中國顯然在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方面扮演關鍵角色。美國的步伐依舊穩健,但在全球比較中,即使是最頂尖的歐洲機構也遠遠落后于中美同行。
中國勢不可擋的崛起正改變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秩序:中國正在組織制定部分國際科研議程,而歐洲只能在未來技術的競賽中越來越落后。對歐洲來說,一種選擇是有意識地與中國團隊開展合作,至少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德國之聲”網站文章,中國成為新的科技強國:歐洲將如何回應?... ...
2025-11-07“德國之聲”網站文章,中國成為新的科技強國:歐洲將如何回應?... ...
2025-11-07“德國之聲”網站文章,中國成為新的科技強國:歐洲將如何回應?... ...
2025-11-06“德國之聲”網站文章,中國成為新的科技強國:歐洲將如何回應?... ...
2025-11-06“德國之聲”網站文章,中國成為新的科技強國:歐洲將如何回應?... ...
2025-11-05“德國之聲”網站文章,中國成為新的科技強國:歐洲將如何回應?... ...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