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08-26 瀏覽:12
德國《南德意志報》8月21日文章,原題:China-Speed,德國管理層向中國學習“China-Speed”(“中國速度”)這一流行詞正在德國汽車制造商董事會中流傳。對管理者來說,這就是解決方案——變得像中國人一樣高效,從而變得更好、更盈利。
為尋找靈感和成功,德國管理者樂意將目光投向亞洲。多年前,他們好奇地將目光投向日本:為何那里的公司,尤其是汽車行業,會如此成功?當時答案是“持續改善”:一種依賴于許多小步驟以及來自每個人、每件事不斷進步的管理原則,高度融合了員工參與、傳統價值觀、人文哲學以及大量的企業管理。
然而,“持續改善”和日本已成為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德國管理者們一直密切關注中國。他們看到的更多是中國的效率——事情必須快速完成,沒有太多時間進行冗長的討論。盡管這個詞在德國董事會會議室里流傳了好幾個月,但直到最近幾周才開始流行開來:“中國速度”成了今夏的流行詞。或許這是目前流傳最廣的管理標準,從北京經過沃爾夫斯堡,再到因戈爾施塔特。
過去在德國,一款新車型的研發和推向市場通常需要五六年,精密比速度被看得更重要。但如今,這已不再是前進方式,一切都應以更快速度進行,就像“中國速度”那樣。比如,大眾一款入門級電動車型計劃2027年上市,從立項到量產可能僅需36個月。這款車旨在與中國車競爭,售價僅約2萬歐元。其理念是:若中國汽車制造商的生產速度比歐洲同行快得多、成本更低,那為了成功必須變得更“中國化”。從前,中國人在合肥、長春或沈陽的汽車工廠向德國人學習汽車制造。現在,德國人希望向中國人學習如何更快地造車。
這種新速度也讓政界著迷。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經濟部長達妮埃拉·施密特最近說,有些詞會“縈繞在你的腦海里。不是因為優美,而是因為它們能觸動一種感覺”。“中國速度”就是她最近常聽到的詞,且影響深遠。
當然,情況有所不同。在中國,機場或高鐵等重大項目不會出現像柏林新機場等項目那樣延遲的問題,因為中國的決策和實施講求“中國速度”。
德國《南德意志報》8月21日文章,原題:China-Speed,德國管理層... ...
2025-08-28德國《南德意志報》8月21日文章,原題:China-Speed,德國管理層... ...
2025-08-27德國《南德意志報》8月21日文章,原題:China-Speed,德國管理層... ...
2025-08-27德國《南德意志報》8月21日文章,原題:China-Speed,德國管理層... ...
2025-08-26德國《南德意志報》8月21日文章,原題:China-Speed,德國管理層... ...
2025-08-26德國《南德意志報》8月21日文章,原題:China-Speed,德國管理層... ...
2025-08-25